3月18日,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教授,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北京大学原校长林建华教授,副校长张锦院士,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以及来自全国环境和地球科学领域的30余位院士、全国70余家环境院所领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与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校友和师生代表出席大会。
大会会场。(崔雪芹摄影)
大会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晋仁院士、张远航院士主持。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传承·创新”,旨在回首50年来北大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展望全国环境学科的未来前景,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环境治理凝聚共识、贡献力量。开场视频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北大环境学科50年所走过的峥嵘岁月。
张锦指出,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建设环境学科的高校之一,在唐孝炎先生、叶文虎先生等前辈们的带领下,北大环境学科开拓了多个第一,在我国环境学科建设历程中发挥了领头羊作用。近年来,北大环境学科聚焦前沿重大科学问题,以一系列突破性创新成果为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深度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大将充分发挥文理工医多学科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涵养环境学科新的生长点和增长极,争取率先跻身世界顶尖环境学科行列。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北大环境学科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发展过程中给予了不可或缺的支持与帮助。他期待双方未来能够紧扣国家需求,共同推动国家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聚焦全球发展,共同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感谢和铭记先辈们为北大环境学科作出的突出贡献,本次大会特设立“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特殊贡献奖”,授予唐孝炎教授、叶文虎教授。郝平、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教授为两位老师颁奖并赠送纪念品。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院士作大会主题报告,讲述了北大环境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面向未来的思考。他表示,北大环境学科经过50年的求索与积累,已全面建成了具有北大学科交叉特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环境“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环境学科体系。
展望未来,朱彤呼吁加快发展“环境+”学科群共同体,构建交叉融合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全球保护环境的共同行动,为推动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现贡献智慧力量。
面向新任务新要求,全国环境与地球科学领域60余名院士、60多家高校环境相关学院与研究机构共同研讨形成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共享清洁美丽世界”的倡议。
倡议提出:拓展环境学科内涵,发展“环境+”学科新范式,提升学科社会服务能力;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快形成全过程创新链,推动绿色科技交叉创新;支撑全球发展倡议,发起保护地球共同行动,共建共享清洁美丽世界。学生代表、2019级本科生夏千淞现场宣读倡议书。
嘉宾交流发言环节,与会学者回顾了与北大环境学科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项目实施等方面的密切合作过往,并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全球环境治理等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话环境学科的未来发展。
关于我们
果果圈模板站提供精品ppt、word文档、Excel表格模板,覆盖各种行业、用途、风格,做更懂你的模板资源站
联系我们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