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7日,“南京论坛2023”在南京大学举办。
本次论坛由南京大学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以“文明·科技·共同价值——亚洲的愿景”为主题,为期两天。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主持。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以及国内高校、政府、企业、媒体等机构的学者和嘉宾与会。
南京大学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南京大学供图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表示,“南京论坛”是南大推进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自创办以来,始终以“立足亚太、聚焦热点、推进合作”为宗旨,今年以“文明·科技·共同价值——亚洲的愿景”为主题,准确点出了亚太地区各国未来合作发展的关键。
在主旨演讲环节,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夫·汉考克以“人工智能与未来的传播”为题,阐述了人工智能对于传播产生的影响,从信任问题、人机合作、理解智能三个方面介绍斯坦福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强调应当利用人工智能辅助人类工作,避免人工智能破坏人际传播中的信任机制,加强对于人工智能的监管,保证人工智能产品的可理解性。
日本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稻畑耕一郎以“风土与文明”为题,从明治时代关于“亚洲文明”的两种思想引入,归纳总结“文明”社会的内涵以及人类文明的进程,基于中华典籍文化和历史地理知识阐释了“风土”“文明”等概念内涵以及风土与文明、生活、天下之间的关系。
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罗一民以“张謇与苏商精神”为题,对以张謇为代表的五大苏商精神进行提炼,将其概括为爱国爱乡情怀、开拓创新意识、务实低调风格、精良细致品质、崇文重德禀赋。他表示,苏商精神在当代仍应大力传播与弘扬,以推进企业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以“区域公共产品的形成肌理与影响”为题,阐释了区域的形成过程以及区域公共产品的重要性,分析了区域公共产品的复杂性、静态性、封闭性等多元特征,对公共文化产品的提升路径等进行了探讨。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以“文献与文献学——中国,东亚,欧美”为题,基于对文献学、文学和古典学等术语的考证与比较,阐述了文献学的关键概念、研究范式、学科实践与重要意义,指出了文献学的学科生命力与发展空间。
除主旨论坛外,本次论坛还设立了“文献、考古与亚洲文明”“亚洲古代的文化与贸易交往”“创新突破与亚洲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时代的亚洲文化交流”和“企业家精神与亚洲的经济发展”五个分论坛。
论坛期间,南京大学还与韩国淑明女子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据悉,“南京论坛”始于2015年,依托“六朝古都”南京的历史文脉和现代活力,立足百廿名校南京大学的学术底蕴,汇聚中外政要、知名学者、科技及工商界精英,通过主旨演讲、研讨会、圆桌会议等形式发表见解,开展对话与沟通,促进学术交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的一张重要国际名片。
关于我们
果果圈模板站提供精品ppt、word文档、Excel表格模板,覆盖各种行业、用途、风格,做更懂你的模板资源站
联系我们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