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天气越来越暖和,讨厌的蚊子又要出现了!帮助婴儿做好驱蚊防蚊的准备工作,现在就要做了~
什么是除虫菊酯
除虫菊酯,就是从除虫菊中提取出来的杀虫活性物质。早在19世纪,人们就开始把除虫菊的干花作为最初的「蚊香」,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日本科学家将除虫菊酯提纯,发明了螺旋形蚊香。
除虫菊酯的基本原理是让昆虫的神经系统瘫痪,以实现驱虫效果。对人体来说,除虫菊酯的毒性并不显著,还是比较安全的。
此外,由于从除虫菊中提出的天然除虫菊酯不太稳定,容易失效,而且成本也比较高,所以科学们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研发出类似天然除虫菊酯的成分,这种成分就叫做「拟除虫菊酯」。
相比天然的除虫菊酯,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更稳定,所以我们日常家用的杀虫剂、电蚊香、盘式蚊香中的有效成分,大都是拟除虫菊酯。
而无论是盘式蚊香,还是电蚊香、蚊香液,它们大多都选用这两种拟除虫菊酯:四氟甲醚菊酯、氯氟醚菊酯。
同一浓度下,氯氟醚菊酯驱蚊效果更好,但是毒性更大;四氟甲醚菊酯效果略逊一筹,但毒性也相对更小。
不过家长们不必对这两种菊酯过于担忧,对于拟除虫菊酯类驱蚊剂/杀虫剂的安全性,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长期吸入这些成分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美国环境保护署在2019年的审查发现,婴幼儿并不会对这类驱蚊产品更敏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喷雾不能直接用于皮肤上,只能喷在或涂抹在衣服或室外装备上哦~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的是,日本的一些「无毒无害的」风扇型蚊香也受到了广大家长的欢迎。有的商家声称,甲氧苄氟菊酯没有刺激,也没有气味,孕妇婴幼儿可以放心使用。
但,实际上,甲氧苄氟菊酯是杀虫剂而非驱虫剂,虽然多项研究证实它具有卓越的除虫效果,但是仍有潜在的风险。
2015 年,加拿大害虫管理监管机构在甲氧苄氟菊酯的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动物实验中,甲氧苄氟菊酯经口和皮肤接触途径的急性毒性较低,但是会引起皮肤短暂的瘙痒、刺痛或灼热感;如果通过吸入接触途径,则具有轻微的急性毒性。同时,长期摄入甲氧苄氟菊酯会导致大鼠出现肝肿瘤。
虽然这些负面影响是基于说明书用量的 100 倍才出现的,但是在日常使用中,家长们还是保持警惕、注意用量为好。
不同「蚊香」的释放方式
虽说市面上的蚊香用的都是这么几种菊酯,但驱蚊物质的释放方式及辅助成分的选择,决定了这些蚊香最终在安全性和使用效果上的不同。
婴幼儿可以用电蚊香液吗
只要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还是可以给小宝宝用的。
我们前面也提到过,电蚊香液的主要成分是拟除虫菊酯,毒性较低,目前也没有权威机构实锤说这种物质会对成人或儿童远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家里有宝宝的话也不用太过担心。
但是,我个人还是建议,如果要用这种蚊香,记得放置的离宝宝远一点,并且注意开窗通风,以免室内浓度过高。
或者,如果你能通过物理防蚊或者化学防蚊保证室内没有蚊子的话,完全也可以不用。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各种物理防蚊、化学防蚊的方法。
1.天然植物成分
关于天然植物成分的驱蚊效果可谓争论已久,虽然有一些研究表明,一些植物精油和提取物对不同蚊子具有显着的驱蚊效果,但尚未得到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的官方认可。
美国疾控中心指出,目前一些天然驱虫剂并未在EPA(美国环境保护署)登记注册,所以驱蚊效果尚不明确。
而且,目前对于这些植物驱蚊成分是否会引起婴幼儿过敏反应的问题,还有待研究。所以,就安全性和性价比来说,天然植物驱蚊成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产品:驱蚊贴、驱蚊手环、驱蚊扣
这仨形态虽然不一样,但是原理是一样的。
没什么高科技,无非就是「自带驱蚊成分的便携产品」。成分大多是香茅、薰衣草、丁香混合在一起的植物精油,辐射的范围小,除非贴满全身,不然没什么效果;而且容易挥发,持续的时间很短,基本上风一吹,就散了。
而且,对于小宝宝来说,使用驱蚊手环并不安全。一旦没注意,宝宝把手环里的零件啃进了肚子里,后果才是真的不堪设想。
2.低害驱蚊成分
美国疾控中心在蚊虫叮咬预防手册中,提出了6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驱蚊活性成分。
避蚊胺(DEET)
通常来说,只要避蚊胺的浓度在 30% 以下(大多数产品是 20%),就被认为是在安全范围内。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 2 月龄以上的婴幼儿(有的产品标注 6 月龄)都是可以使用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把避蚊胺涂在孩子的衣服上。因为避蚊胺对粘膜有刺激性,而且浓缩配方会溶解塑料。
驱蚊酯(IR3535)
驱蚊酯也是一种使用广泛的驱蚊剂,同样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尤其是安全性,应该是最被广泛认可的。
因为,相比避蚊胺,它的毒性更低,对于皮肤和粘膜无毒副作用、无过敏性,也不会渗透到皮肤里去,而且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
派卡瑞丁(Picaridin)
派卡瑞丁是一种类似于天然胡椒碱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在上世纪80年代由拜耳公司开发,在欧洲和澳大利亚被广泛用于驱虫。
说到驱蚊效果,派卡瑞丁还是很能打的。研究显示,1~2个小时内,7% 浓度的派卡瑞丁,驱蚊效果相当于约 10% 浓度的避蚊胺;4~5小时内,20% 浓度的派卡瑞丁与20% 浓度的避蚊胺驱蚊效果差不多。
同时,日本厚生劳动省也曾向民众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同等浓度下,派卡瑞丁的驱蚊时效与避蚊胺相比有一定优势。驱虫种类对比,避蚊胺的驱虫普比派卡瑞丁广。
就安全性来说,派卡瑞丁无味、不油腻,并且不会溶解合成纤维或塑料,所以不会损害衣物,对皮肤的刺激相对更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派卡瑞丁驱蚊液都依靠酒精促进驱蚊成分的挥发,而酒精可能会对婴幼儿的肌肤产生刺激。所以,最好不要把派卡瑞丁驱蚊液喷在宝宝的皮肤上,可以喷在衣服上面来代替。
菊酯
文章前面的蚊香部分已经详细讲过啦,这里就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往上回看一下哦~
柠檬桉叶油 & 薄荷二醇
这两种成分其实比避蚊胺刺激性更大,味道也更大,只适用于6 岁以上的儿童,并不适合婴儿,因为它们很容易刺激到宝宝的眼睛。
而且,它们的驱蚊效果也没有前几个那么出色。30%浓度的柠檬桉叶油或薄荷二醇可以驱蚊4小时,50%浓度的柠檬桉叶油或薄荷二醇可以驱蚊6小时。
● 相关产品1:花露水、宝宝金水、十滴水
花露水中的避蚊胺(DEET)的确是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驱蚊成分,但之所以不推荐,主要是因为花露水里面大多含有酒精(乙醇)、薄荷醇、冰片,容易引起宝宝皮肤过敏。
而且,高比例的酒精,还有易燃、易炸的危险。同理,宝宝金水、十滴水等,也不推荐给宝宝使用❌。
● 相关产品2:驱蚊液
驱蚊液根据驱蚊成分的不同,驱蚊效果和安全性都各有千秋。不过,我们只需要遵照各种驱蚊成分的使用方法,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使用体验。
所有驱蚊液都需要遵循的使用方法:
美国疾控中心蚊虫叮咬预防手册为大家提供了几点使用说明:
1.在儿童身上喷驱蚊液时,一定要遵照说明
2.不要给两个月以下的宝宝使用驱蚊液
3.让您的孩子穿上衣服,以遮住胳膊和腿
4.也可以在婴儿床、手推车和婴儿车上安装文章
5.切勿把驱蚊液涂在孩子的手部、眼部、口部、伤口处、发炎处的皮肤
6.在使用驱蚊液时,大人可以先把驱蚊液喷在自己手上,然后再涂到孩子的连上
7.切勿给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含有柠檬桉油或薄荷二醇的产品
比起选择化学防蚊时的纠结和头疼,物理防蚊,堪称绝对的安全、无毒、无刺激,效果上,也几乎是经过了千百年的验证。
但是呢,越简单的事情,也越不「简单」,这里面的坑,也着实不少!
1.直接阻隔:蚊帐、纱窗 ✔
睡觉时,最好的防蚊办法就是咱们已经使用了上百年的老古董——蚊帐和纱窗。简单却好用,直接把蚊子隔绝于千里之外。
2.防蚊家居裤 ✔
咱们毕竟不可能 24 小时呆在文章或者纱窗里,所以,长袖长裤就可以算是宝宝【移动的蚊帐】了。
不过,夏天天气闷热,长袖长裤一定要轻薄、透气,太闷热了宝宝穿着不舒服,出汗了的话,就更容易招蚊子了。
现在市场上还有专门的防蚊裤,不仅舒服透气,而且裤脚上都做了收口,避免蚊子钻进去。款式上比起其他裤子也都宽松很多,让裤子和皮肤有一定距离,可以防止蚊子直接叮咬到皮肤。
3.紫外线:灭蚊灯 ❌
这种是驱蚊界新晋当红的「智商税」,宣称是黑科技产品,光学灭蚊——通过 UVA 光源,能吸引 10 米以内的蚊子,进行物理灭杀。
很多爸爸妈妈尝试后,发现的确能捕获不少蚊子。但遗憾的是,蚊子分成吸血和不吸血的。其中,容易被光吸引的,就是不吸血的摇蚊。
而吸血的按蚊、库蚊等,主要是被人体的二氧化碳所吸引,对紫外线不仅不感兴趣,甚至会避而远之光——恰恰成为了漏网之鱼。
4.声波:驱蚊APP ❌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驱蚊 APP,声称能让手机发出雌蚊子讨厌的超声波,驱赶蚊子。
嗯……听着就有种不靠谱的感觉……
事实上,我们的手机能否发出超声波,本身就存疑。因为手机音响的频率绝大多数在20Hz~20kHz 之间,而超声波的频率,则高于 20kHz,超出了手机音响的声波频率范围。
退一步说,每种蚊子的声波频率都有差异,哪怕手机真能发出超声波,也不可能对所有蚊子有效。而且,长时间的超声波,还可能会对人体细胞产生损伤。
关于我们
果果圈模板站提供精品ppt、word文档、Excel表格模板,覆盖各种行业、用途、风格,做更懂你的模板资源站
联系我们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