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速冻手抓饼是一种耐存放、图案多的半成品,可以直接放入锅中腾出一点食物,香脆可口,百搭。但是!但是!关于手抓饼的东西很多噩梦,例如,每个人都特别关心:手抓饼「起酥油」会不会含「反式脂肪酸」怎么样?可以给孩子吃吗?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是人体非必需脂肪酸,平常我们吃零食时发现可能会感觉到,有些甜食有奶香味,香香甜甜的,口感酥脆,但是其中巧克力或奶油的部分,咀嚼后却迟迟不融化,那么注意啦,这些食品中很可能就含有反式脂肪酸!
这是因为,「反式脂肪酸」中的「反式」,其实指的是脂肪酸碳链的结构,与之相对应的是顺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结构稳定性远强于顺式脂肪酸,摄入体内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将其代谢。
长期过量食用,来不及正常代谢的「反式脂肪酸」便会积压在体内,对宝宝的身体坏处多多: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婴幼儿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婴幼儿肥胖发生率增高
婴幼儿经常食用反式脂肪酸,还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国标规定婴幼儿谷类辅食、罐装辅食不应使用氢化油脂(GB 10769—2010、GB 10770—2010),推荐性标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T/CFCA 0015-2020)中也提出儿童零食中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
对怀孕或者哺乳期的妇女,体内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不仅对自身的心血管有害,对胎儿或者婴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所有反式脂肪酸都会产生健康风险吗?
在我们正常的饮食当中,完全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成分还能来源于我们常吃的天然食物中。
「天然 TFA」,存在于反刍动物的脂肪里。反刍动物就是会将胃里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的动物,比如牛、羊肉等。所以,我们日常的食品中,牛/羊乳和乳制品、生鲜牛羊肉及其制品,其实都天然含有反式脂肪酸。
只不过,这种来源的反式脂肪酸一般含量比较低,基本不用我们担心。
其实,相比「天然 TFA」来说,我们更应该注意减少「人造 TFA」的摄入。比如,常见的奶油蛋糕、奶油面包等食品中,材质 TFA 含量最多的。
吃多少反式脂肪酸不算过量?
总的来说,TFA 摄入量应该尽可能的低。
很多国家和组织关于 TFA 的相关摄入量都给出了建议:
世卫组织建议,将 TFA 摄入量限制在摄入总能量的 1%以下。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每天 2000 kcal 总能量计算,相当于每天 TFA 的摄入量应限制在 2.2 克以内。
我国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里也提到,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013 版》:「我国 2 岁以上儿童和成人膳食中来源于食品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为膳食总能量的 1%,大致相当于 2 克。」
总的来说,年龄在 2 岁以上的人,每天的 TFA 摄入量建议在 2 克以内,就不算过量,基本不会引发健康问题。
配料表上「反式脂肪酸」含量为 0,是否真的为 0?
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都在「升级」,许多人选购加工食品时注意看「营养成分表」防止「踩雷💣」。
很多食物的外包装上,营养成分表里都会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为 0」。比如,下面这个是我和小团子都很喜欢吃的一款手抓饼——
反式脂肪酸是 0,是不是看着很令人放心~哈哈!
但注意,这里划重点:包装袋上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为 0,不代表真的不含反式脂肪酸,而是含量低于界限值(不是说这款就不好啊,我这个处女座挑出来的产品基本还是值得信任的,下面详细说,哈哈)。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根据我国2013 年开始实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在「强制标示内容」这一块里就有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在营养成分表中应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也就是说,原料里只要用了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东西,就必须标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给消费者看。
而根据国标规定,如果加工食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的量,每100克(毫升)中 TFA 的含量 ≤ 0.3 克,就可以按照 0 克标示或声称不含反式脂肪酸。
也就是说,只要是「手抓饼」的营养成分表里写了 TFA 的含量为 0,基本就意味着要么不含反式脂肪酸;要么就算含有反式脂肪酸,含量也很少,远远低于 2g 的摄入上限。
另外,大家肯定要问了,「反式脂肪酸」这一项,有的包装上有、但也有很多食品根本没标,这怎么办?
没标这一项的,就更不用担心了:包装上没标「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就代表没有含人造反式脂肪酸的风险。
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来源很多,可不止仅限于加工食品,而且,还都是我们平时经常吃的食物。
2013 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里,给出了不同类食物对 TFA 摄入的贡献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加工食品」是居民膳食 TFA 的主要来源,占总摄入水平的 71.2%,而其中,「植物油」是各类食品中对膳食 TEA 摄入贡献率最高的,占比接近 50%。
其次,天然来源 TFA 约占居民膳食 TEA 摄入水平的 28.8%,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液态乳,为 12.8%,其次为牛羊肉及制品(11.8%)和发酵乳等(4.3%)。
而对于代可可脂巧克力、人造黄油等 TFA 含量很高的食品,因其消费量低,对膳食 TFA 摄入的贡献率不足 1%。
《评估》里提到,不同类型的植物油里 TFA 的含量。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常用的菜籽油、大豆油、调和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它们的 TFA 含量是相对较高的。
所以说,「油炸食品、高温热油烹调的食品」才是真正的「反式脂肪酸大户」。
据统计,零食中摄入的反式脂肪酸占比不足 5%,而烹饪中的反式脂肪酸摄入能占到 50%!
因此,比起加工食品,「油炸食品🍗」才真的值得关注。在平时做饭的时候,也要注意控油,减少日常烹调用油量。
同时,我们还要当心厨房里「隐藏的反式脂肪酸」,烹饪时油温别太高!
因为在烹饪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
比如,很多人在烹饪时,喜欢先把油烧热再下锅,但油温达到 220℃ 以上时,油中会缓慢产生反式脂肪酸。
所以,平时尽量减少采用煎炸的方式来烹调食品。如果确实需要煎炸食品,注意选择较低的煎炸温度、适当缩短煎炸时间并避免反复煎炸。
并且,可以优先选择「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的食用油(比如黄油、椰子油等),这样可以减少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关于我们
果果圈模板站提供精品ppt、word文档、Excel表格模板,覆盖各种行业、用途、风格,做更懂你的模板资源站
联系我们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