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蚊子开始在我们身边跳舞,我们每年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收集各种防蚊方法。
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是农药?
现在市面上的驱蚊产品五花八门,但受到广泛认证和推荐、且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主要有 4 种——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和柠檬桉。这 4 种驱蚊成分,也是 CDC 在蚊虫叮咬预防手册中推荐的低害驱蚊成分。
而其中的「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大家就更熟悉了,不仅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驱蚊,也是市面上各种驱蚊液的主要成分。比如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六神花露水,就添加了 4.5% 的驱蚊酯。
当然,这里问题就来了,咱们仔细看一下,可能会注意到这些商品的产品信息上,会列有一长串的「农药生产批准文号」以及「农药正式登记证号」。
再往下翻,会看到一张大大的「农药登记证书」。
翻到底,还会看到商家这样的解释:
emmmmmm……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用的花露水竟然是「农药」?
严格来说,确实是这样,至于原因,萌医生现在就来好好跟大家解释一下。
避蚊胺(DEET)
首先,我们来说说避蚊胺。
据统计,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使用避蚊胺保护自己免受蚊子叮咬的困扰,并且,有 23%~29% 的儿童也在使用。
至今,含避蚊胺的产品被广泛使用已经接近半个世纪,它的安全性也是久经历史考验的,被很多公共健康机构认为是安全的驱蚊成分,包括(EPA,1998年)、各国疾病控制中心(CDC,2013年)、美国儿科学会(AAP,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
不过,这个为人类防蚊大战做出巨大贡献的成分,最开始却是由USDA开发研制的,在研发出的十年后,它才在美国环保局(EPA)登记注册。
没的说,避蚊胺从研发出来的那一刻起,它的身份就是「农药」。
那么,作为农药,避蚊胺凭什么能直接接触皮肤呢?
谈危害,就得谈浓度了,通常来说,只要避蚊胺的浓度在 30% 以下,就被认为是在安全范围内的。
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宝宝(不同机构的建议不同,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2 个月以上宝宝使用,浓度不超过30%;加拿大卫生部则更为谨慎,建议6个月以上宝宝使用,浓度不超过10%)、孕妇、哺乳期妈妈都是可以使用的。
并且,市面上的驱蚊产品,避蚊胺的浓度更低,通常都在 20% 以下,只要我们按说明书使用,不论是喷洒还是直接涂抹在皮肤上,都是安全的。
派卡瑞丁(Picaridin)
派卡瑞丁是一种类似于天然胡椒碱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在上世纪 80 年代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直到 2005 年全球才开始使用,与避蚊胺相比,它作为驱蚊产品的使用历史并不是很长。
不过,派卡瑞丁一开始虽是作为驱虫而研发的,但它仍然在农药管理局的管辖范围内。
比如在咱们国内,派卡瑞丁就是作为农药登记的。
虽然派卡瑞丁的使用历史不长,但就驱蚊效果来说,还是很能打的,它被 CDC 评为除避蚊胺以外另一种非常有效的驱蚊剂,可以代替避蚊胺。
并且,派卡瑞丁的「战斗时间」更长,它从皮肤上挥发的时间,比避蚊胺要慢,也就是说,它驱避蚊虫的时间会更持久一些。
EPA 的注册数据显示,10% 浓度的派卡瑞丁可预防蚊子 3.5 到 8 小时,20%的浓度可预防 8 到 14 小时,这个值得一夸。
就安全性来说,与避蚊胺相比,它的优势在于毒性更低,因此对皮肤的刺激相对更小。
EPA 的相关文件指出:派卡瑞丁在消化道摄入、呼吸道吸入和皮肤使用时都没有明显毒性,对皮肤和眼睛均不刺激,且不会引起皮肤过敏等问题。
因此,宝宝也可以放心使用: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 2 个月以上的宝宝使用,浓度范围为 5-10%;加拿大公共卫生局(Health Canada)则直接把派卡瑞丁评为 6 个月至 12 岁儿童外出的首选驱蚊剂(浓度在 20%以内)。
驱蚊酯(BAAPE)
在市面上含有驱蚊酯的产品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花露水了,比如「强生、隆力奇、六神、宝宝金水」这些。
但与避蚊胺、派卡瑞丁一样,驱蚊酯也属于农药。
驱蚊酯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安全性了,虽然也会有一定的刺激性,但驱蚊酯的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小,在欧洲用驱蚊酯作为驱蚊剂的几十年中,也没有报道过显着的不良反应。
驱蚊产品必须要严格管控
好啦,了解完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我们再来看看,国内对这些驱蚊产品的管控。
既然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都属于农药,也就是说,市面上主要的驱蚊产品都属于农药,那么,它们由国家农业部监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根据我国 1997 年发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对农药的定义,可以看到,驱蚊产品确实是归属于农药管理范畴的。
但是,这些驱蚊产品被纳入农药管理,并不代表它们是传统意义上的农药,更不代表这些产品危害很大。
这些具有蚊虫驱避功效的「卫生用药」,它们与「卫生杀虫剂」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在一定的浓度内,对人体来说都是安全的。
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谈农药色变」,也正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这些心理,很多商家开始出售「纯天然」的驱蚊产品。
但在驱蚊这件事上,「纯天然」,并不是安全有效的代名词。
国际公认的驱蚊成分中,只有一种植物成分——柠檬桉叶油,但是,目前 CDC 认为,柠檬桉叶油不适合给 3 岁以下儿童使用。
所以,天然不代表安全,合成也不是危险的代名词!
那么,其他的植物精油,比如薄荷油、香茅油呢?
的确,不少植物精油都有驱蚊效果,但它们挥发得太快,需要反复涂抹才可能生效。
2002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包含香茅油、薄荷油、天竺葵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七款产品,对抗埃及伊蚊的保护时间都小于 20 分钟。
这个时长,比起国际公认的那 4 种驱蚊成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也正是由于这几年,标称以植物提取成分为原料,具备防蚊驱蚊功能的「防蚊贴」、「驱蚊手环」等产品越来越多,在 2021 年,管理部门直接给出了认定意见:
「如果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明该产品具有防蚊驱蚊功能,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该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依法应当按农药进行管理。」
这些新型驱蚊类产品虽然形式各异,但只要宣称了「驱蚊」、「灭蚊」的产品,无论天然不天然,就应该纳入《农药管理条例》管理的范围,表明是合法并合格的产品,否则为非法产品。
关于我们
果果圈模板站提供精品ppt、word文档、Excel表格模板,覆盖各种行业、用途、风格,做更懂你的模板资源站
联系我们
选择支付方式:
付款成功后即可下载
如有疑问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gq_bm后咨询客服